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张潮想了想,认为难度不大,就答应了下来,并且问了陆金波能开出什么条件。
陆金波早就想好了,道:“这本书肯定比不了《少年如你》,不过畅销应该没问题。
这样吧,书里的未发表内容达到30%,我给你11%的版税;达到50%,13%;超过70%,15%。
你看怎么样?”
张潮默默算了算,觉得可以接受,就说了声“好”
,与陆金波握了握手,初步的口头协定就算达成了。
陆金波感慨道:“我当年顶着‘李寻欢’的名头呼风唤雨的时候,以为自己是最年轻的,把网络文学、网络舆论玩得最明白的人,今天见到了你的操作,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老了。”
张潮笑了笑,没有接话,而是说:“我要回去上晚自习了,再见。”
说罢转身离开,身影很快消融在夜色里。
陆金波点起一支烟,一边抽着,抬头看了看小会议室人影交错的窗户,又摇了摇头,慢慢走出了三中的校园。
张潮对陆金波的态度很复杂。
首先陆金波那份报价自然是所有出版社里经济回报最高的——以达成100万册销量计算,陆金波的方案比花城社的方案,能让张潮多拿150万。
张潮几次在呗榕文化和花城社中摇摆,毕竟150万在2004年,无论如何都算得上一笔巨款,即使在燕京,也可以买上两三套二环的商品房了,或者是一个破点、小点的四合院。
但是作为出版商的陆金波,过分热衷于商业化包装、炒作,以压榨作者的文学信誉来追求短平快的市场收益,同样也备受人诟病,也是最让张潮顾虑的一点。
而张潮作为新人,虽然在网络上、媒体上已经刮起了一阵旋风,但是出版了第一本书,才算是在文学界的正式亮相,也关乎外界对他的观感和定位。
如果选择呗榕文化,张潮都能想到陆金波会给自己安上多少头衔——
“十年一遇的文学天才”
“博览群书的孤独少年”
“挑战权威的叛逆者”
“偏科怪才”
“青春文学的扛鼎之作”
……
然后就是一大堆的商业活动,什么综艺节目、娱乐杂志、全国巡回签售……估计一个都会少,想想都头皮发麻。
很可能今后自己都只能走娱乐化、明星化作家这条路了。
在这点上,选择花城社这种传统大社,想必会沉稳许多,自己也不用过多卷入繁杂的事务里。
而且花城社凭借几十年经营的渠道和媒体资源,销售的后劲应该比呗榕文化更强。
多方考量以后,张潮才忍痛选择了花城社。
但是他也不愿断了和陆金波的合作可能,毕竟陆金波出了名的对作者慷慨。
所以把《少年如你》签给花城社,把杂评集签给呗榕文化,是最优的选择。
次日,张潮未写完的小说竟引发出版社疯抢,并最终以极高的版税标准签约花城社的新闻,又给关注他的人群和文学界,投下了一颗震撼弹。
虽然朱妍玲守口如瓶,没有透露具体的数字,但是其他编辑还是透了一点风出来,让大众知道了大概是15%,这个出版界的天花板比例。
顿时就有不少一辈子没有拿过版税,只能赚千字50元稿酬的老作家们义愤填膺了,纷纷发文痛斥出版社节操沦丧、毫无底线,为了炒作一个文学新人,不惜辱身相侍。
也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倒张”
浪潮。
可惜这股浪潮多停留在纸媒上,张潮身处校园,虽然偶能上网,却一无所知。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