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能净问:“师父,弟子不明白了,这些僧人既然研习真俗二谛,又怎么兼信邪正二教?”
玄奘回道:“这是因为这里佛法多次被毁,人们的信仰反复改变。
所以不同的信仰都在这里有影响。”
又问寺僧,寺里道德高尚的僧人有哪些。
寺僧骄傲地告诉玄奘,寺里有高僧名叫毗腻多钵腊婆,是北印度王子,精研毗若底摩坦喇多。
玄奘急忙拜访。
见到毗腻多钵腊婆,顿觉其风度不凡。
交谈之下,马上感觉高僧精研三藏,当即决定留下来向高僧学习。
回到寓所,能净说:“这高僧名字毗腻多钵腊婆,还有他精研的学问,叫什么毗若底摩坦喇多,又难懂又难记。”
玄奘说:“你记住他的名字翻译过来叫调伏光就行了,至于毗若底摩坦喇多,你现在只晓得它就是唯识就可以了。”
玄奘住下来后,立即虚心地向调伏光法师求教,相谈甚欢。
弟子们跟在后面,自然是听不明白的,玄奘下来后都要为弟子们解说一番。
调伏光法师撰写了《五蕴论释》《唯识三十论释》。
玄奘和调伏光法师讨论五蕴理论,弟子们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入夜,能清便请教师父:“什么叫蕴?何谓五蕴?”
玄奘回答道:“蕴,就是积聚、蓄藏。
五蕴指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能净问道:“愿师父仔细给徒弟讲讲。”
玄奘说:“色是有形体的东西,受是感受,想是想象,行指的是心的意志作用,始是认识、判断的意思。
我们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人的身体也是五蕴和合而成。”
能自也问:“五蕴有什么区别呢?”
玄奘答道:“佛陀说,众生都是名、色的聚合。
这个名色大略分为五种类聚,也就是五蕴。”
能清又问:“我们怎么区分名色呢?”
玄奘说:“名是我们的精神活动,这是见不到的,但我们都知道它的存在,因为它存在只有名,故称之为名,这就是为师给你们讲过的八识。
色是有颜色、有形状的东西,这是可见的,譬如我们的身体,可以触摸到它的存在。”
能清明白了,说:“名色就是心法和色法,心色组成人的精神和身体活动。
五蕴中,色蕴是物质的,其他四蕴都是精神的。”
玄奘点头。
徒弟们分头歇息。
接着,玄奘和调伏光法师讨论了唯识的话题。
这个话题,弟子们根祗太浅,玄奘说留待后面再讲。
调伏光法师于《对法论》《显宗论》《理门论》等的研究也颇深,玄奘感到很有必要向他学习。
这一停就是四个月。
看到师父和调伏光法师讨论差不多了,能清便向寺僧打听还有哪些寺院,寺僧告诉他,这国内有寺院十所,天祠八所。
有一所叫荅秣苏伐那的寺院特别大。
玄奘带着弟子们告别都城,东南行五百里,就到荅秣苏伐那寺院。
这寺院翻译成东土唐朝语言,叫阇林。
这寺确实很大,有三百多僧徒。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