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毕竟攻击的是他老祖宗,又不是他,犯不着再动那么大肝火。
“说说庆历新政的事情吧。”
晏殊看了范仲淹一眼,想了想道:“尼玛支书是范仲淹的粉……粉丝?”
“我就知道。”
之前趁着他们出去的时候,赵骏问了一下晏殊,范仲淹是不是范仲淹的粉丝。
当时晏殊不知道粉丝的意思,就反问什么是粉丝。
赵骏也体谅山里老人不明白这种词汇,就解释了一下粉丝是什么意思。
现在得到晏殊肯定的答复,知道村支书是范仲淹的粉丝之后,赵骏就笑呵呵地道:“不过老支书,您既然是范仲淹的粉丝,怎么对庆历新政也不了解啊?”
范仲淹被问得有点懵。
这他妈。
自己还没开始搞庆历新政呢,我上哪知道去?
还是晏殊有急智,立即说道:“你是历史系大学生,专门研究这个的,尼玛支书怎么可能了解得有你深呢?”
“这倒是。”
夸起自己的专业性,赵骏一下子就得意起来,说道:“支书要想了解庆历新政也简单,那我就跟您说说。
其实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总结来说就一句话,操之过急加上赵祯那个怂货摇摆不定,不敢支持到底的结果!”
门口听课的赵祯当时就尿了,拳头握紧,青筋暴跳,目光又看向旁边另外一张板凳。
尼玛!
不提朕会死是吧?
朕要打死他!
赵骏浑然不知道自己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骑绝尘。
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客观原因以及为什么会受到几乎整个士大夫阶层的抵制。
归根到底,范仲淹改革的十条当中,有五条都是针对冗官问题,剩下五条,才是富国强兵和厉行法治。
所以他主要改革方向还是三冗之一的冗官问题,想要通过裁减大量人浮于事的官员,精简机构,加强效率,来达到节省财政、澄清吏治的目的。
但还是那句话,这么做触动的是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作为利益失去者,他们自然要联合起来贬低新政,把范仲淹踩到土里去。
如果宋仁宗有魄力的话,就算是得罪了士大夫阶级,手里握着兵权,他们也翻不起什么风浪,该被裁员还是得被裁员。
可宋仁宗摇摆不定,听风就是雨,渐渐对范仲淹不信任,使得改革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黯然落幕。
这就是赵骏为什么会认为庆历新政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宋仁宗。
事实上这次改革对大宋非常重要。
要知道宋朝官员数量是汉代的六倍,唐朝、明朝的两倍,并且往往很多官员都身兼数职,有寄禄官、职事官、散官、勋官、贴职、爵位等等,每一个职务都能领一份工资。
所以看似宋朝官员只是唐朝明朝的两倍,可如果按照身兼数职来算的话,那么官员数量比唐朝明朝多个三倍不止。
而且他们的工资普遍比其它朝代都高,如跟明朝官员比,宋朝低级官员俸禄是明朝同级官员俸禄的五至十倍以上,宰相级别甚至能达到百倍差距。
同时宋朝官员数量太多,而部门又少,导致大量官员被授予虚职,官员没有实权,加上各部门机构臃肿,办事效率极为低下,很多官员领着高额的工资,每天无所事事,纯粹浪费国家财政。
所以要是范仲淹真的能解决冗官问题,裁减掉一半的官员,那么朝廷每年的财政支出,将减少千万贯以上。
这笔钱对于目前每年军费开支达到四千万贯以上的大宋来说,无疑是笔巨款。
除此之外,范仲淹也想改革兵制和法律。
要是能把冗官问题解决,再改革兵制,减少军费开支,那么大宋的财政将会无比健康,有钱有军队有底蕴,北宋历史至少能延长一百年以上。
可连冗官的问题都解决不掉,更别说冗兵冗费的问题。
因此范仲淹改革仅仅持续一年零四个月就被叫停,可谓草草结束。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