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甚至是戚继光麾下的义乌兵,是如此认为。
自从隆庆和议、俺答封贡之后,北虏不再南下,就是有小股的流寇,给点银钱也就打了,而练兵的戚继光,还有何用?
戚继光调任蓟辽任总兵官,前后三镇之地归其约束管辖,麾下十余万人,靡费极重,结果却是大功没有,小功不断,这要是每次都大肆恩赏,其他将领岂不是要心生怨言?
修文以柔远人,方为天下九经。
修文以柔远人,刚刚获得了大成功,俺答封贡就是铁证!
修文以柔远人,一来节省朝廷开支;二来没有悍勇武夫犯上作乱;三来兴文匽武修仁德;四来可以借着修城墙御敌来做账。
从嘉靖三十五年到嘉靖四十五年,大明和俺答汗打了十多年,死了十多个总兵官,每年上百万银下去,依旧没打赢,这是耻辱。
但是通过修文以柔远人,完成了边方安定。
大明和鞑靼俺答汗冰释前嫌,已经和解了,那是不是代表练兵无用了?
而戚继光手下的参将、庶弁将、掌令官、军士们,也对戚继光极为不满,承平日久,上次大战已经是七年前的事儿,如此严格的训练、如此严厉的军法,踩一根稻谷都要搭上性命,如此苛责,是何等不恤军士之行为?
朝廷内外,军中上下,都觉得戚继光的练兵、拒敌都是缀疣,戚继光的抱负又如何施展?他的军事天赋和才能又如何体现?
视之如缀疣,安从得展布?
朝廷内外、上下、百官、将士都视戚继光为多余无用之物,那他的志向又如何得到施展呢?
作为在中原王朝历史上,排的上号的兵家,戚继光的处境,极为艰难。
廷议二十七廷臣,唯独谭纶和张居正,不以为戚继光是多余无用之物。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我已经禀明了陛下,开皇极殿,恩赏其功。”
张居正终于变得不耐烦了,选择了一意孤行,这种一意孤行甚至有些执拗。
之前讲筵之时,皇帝已经同意了开皇极殿恩赏戚继光。
他提拔的礼部尚书6树声,是这次反对戚继光入京的主力中的主力。
蓟州距离大明京师不过百里,算是京畿,但在编制上,蓟州镇军,仍然是九镇的边军,边将入京开皇极殿恩赏,不合乎礼制,张居正的这个行为,似乎在踩着所有人,竖立自己的威权。
“我就知道,伱就僭越神器吧!
等到陛下亲政,看你如何!”
葛守礼怒不可遏,看着张居正,如此操持权柄,绝对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廷议廷议,怎么就成了你张居正的一言堂了?!
张居正看着葛守礼,忽然开口说道:“葛总宪不满我独占讲筵,要不葛总宪来讲筵?”
“啊?”
葛守礼目瞪口呆的看着张居正,从亩产千金的马铃薯和番薯出的质询,所有的论点都是围绕着张居正独占讲筵之事展开。
在葛守礼看来,这是张居正作威作福的底气和依仗!
把小皇帝糊弄的五迷三愣,晕头转向,还不是任由张居正僭越神器?
现在,张居正居然把如此核心的利益让了出来!
为了给戚继光开皇极殿恩赏,张居正可真的是舍得下血本!
张居正依旧保持着自己儒雅随和的微笑,小皇帝的那几个问题过于刁钻,刁钻到他不知道如何回答的地步,既然葛守礼或者说晋党想把它拿去,那就给他们便是。
一直在闭目养神,没有参与到论战之中的杨博,立刻睁开眼说道:“葛总宪主纲宪,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公务累牍,千头万绪,极为繁琐,还是让王希烈学士、王家屏学士、和范应期翰林主持吧。”
葛守礼有点懵,他本来想要应承下来,虽然都察院很忙,但是每天一个时辰教一个十岁的孩子读书,时间还是有的。
但是杨博似乎不打算把这么重要的事儿,交给葛守礼去办。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