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李昭宁不知所以,沉默着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着裴砚笑了笑。
一行人回到礼部,用小刀拆开糊名,由裴砚念名字,旁边的白居简则负责记录。
“第一名,王渡。”
裴砚将卷子递给白居简,看向手中的卷册,念出下一个名字。
裴砚脑中想起阅卷时曾被自己待定的那张试卷,看来是第七。
裴砚又想起,整册试卷,没有一张试卷的字体,与李昭宁的字体类似。
他有些失望,李昭宁十四岁时,所写行卷他便看过,其文采与胸怀,与那时的他已经不相上下。
李昭宁并非偷懒怠惰之人,但大概多年在姚州的养尊处优,已经让她泯然众人了吧。
裴砚思绪飘乎,手上本能地一页一页地翻开卷册,喃喃地念出下一个名字:
“第四名,李昭宁。”
……?
名字出口,裴砚才恍然回神。
一旁监督的巡场官几乎是直接从椅子上弹了起来:“什么?!”
白居简也顿住笔,抬起头惊诧地看着他手中的试卷。
杜黄也坐不住了,走到裴砚身旁,目光在他手中的文章上流连。
裴砚将试卷捧近,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从名字到文章,没有涂改的痕迹,也没有任何不工整或作弊的嫌疑。
字迹工整娟秀,虽笔画粗挺圆润,但仍可见其笔力,颇有魏晋时谢家闺秀的遗风。
裴砚看完文章,视线又挪回最左侧的名字处,“宁”
字的最后一笔,有着她写这一笔时惯有的因手腕颤抖而上下反复涂写留下的深浅痕迹。
毫无疑问,这就是李昭宁亲笔写的。
裴砚的嘴角微微地弯起,眉眼中的失望也在一瞬间悄然而逝,取而代之的是如月光一般柔和温润的光。
他沉声重复:“第四名,李昭宁。”
“让我看看。”
杜黄伸手拿过试卷,细细浏览一番,眼中尽是严肃与检视之意。
过了一会儿,随着他的视线渐渐下移,眉目间的神情却渐渐被欣赏所取代,变得宽和从容。
他将试卷递给一旁的白居简,笑道:“这便是你跟我说的那位,对黄河水患颇为了解,又将治理方案写得兵行险着、不按套路出牌的那位学子。”
白居简拿过试卷,一看便知这份试卷是由自己亲手批阅,其文思之精巧、文笔之高绝,都让人想起雾气弥漫的山间如鬼怪一般嶙峋奇异的怪石,虽旁出斜逸,却不失风骨与性灵。
白居简笑着把试卷递给巡场官:“我还说是谁思路这么奇特,原来是陛下。”
巡场官颤抖着双手接过李昭宁的试卷,突然问:“会不会是同名同姓?”
此话一出,三人皆抬起了头,思忖片刻,又齐刷刷地像看傻子一样看向巡场官。
巡场官一拍脑袋,讪讪赔笑道:“是下官糊涂了,陛下名讳,学子们一定会避忌着,不可能,不可能。”
四人继续整理名册,等到抄完所有考生的名次,已经是日落西山。
接下来,需要两位考官带着名录进宫面圣,让圣上亲自誊抄放榜的名录,以显示皇权对科举的看重和皇恩浩荡。
这事本来可以明日再做,但杜黄念及李昭宁对黄河水患一事的急切,便让俩人加急将名录送至宫中,还手信一封,建议李昭宁连夜誊抄,以宽慰学子们的拳拳之心。
*
宽阔宫道上,裴砚与白居简两人并排走着,手中各执一卷名册,步伐轻快。
“真是未曾想到,陛下身为女子,竟也能写出如此好文章……”
白居易望着远处红彤彤的夕阳,摇头轻叹,眼中欣赏之色极重。
裴砚勾起唇角,笑笑:“她一直都很……好。”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